作者:中国国际期货欧阳玉萍
沪铝近日走出弱势反弹行情,主力合约以20750元/吨创下阶段性高点。虽然国内铝库存偏低对铝价构成支撑,但下游消费淡季的特征也在愈加明显,因此预计沪铝后市上行空间将有限。
国内电解铝产量高位运行
据SMM统计,1-6月国内电解铝累计产量为2169.48万吨,同比增长2.42%。6月国内电解铝产量为360.9万吨,同比增长1.57%,环比减少3.23%。截止6月底,国内电解铝建成产能约4569万吨,运行产能约4383万吨。6月底山东-云南的电解铝二期置换开始,此次要求原厂置换产能减产并验收合格后再起槽新厂。受产能置换的影响,6月行业开工率环比小降。6月国内电解行业铝水比例环比上涨0.1%至75.8%,增加幅度小于月初预期,主要由于下游合金化库存高企,部分地区铝厂铸锭增多,预计7月铝水比例下滑。根据铝水比例来测算,6月国内电解铝铸锭量同比减少12.77%至约87.25万吨。
进入7月,国内电解铝运行产能高位运行,云南第二批置换项目投产运行,行业开工率回升,其他项目暂无动静。铝水比例方面,终端需求明显走弱,中间铝合金化产品累库明显,青海、中原等地传来减产消息,倒逼上游电解铝厂增加铸锭,铝水比例可能回落至74%附近。后期仍需关注电解铝铝水比例变化趋势与合金化产品库存、需求情况。
电解铝进口方面,自2020年以来,中国原铝进口量保持强势增长势头,实现了向铝锭进口国的转变。2024年中国累计进口电解铝为213.6万吨,占国内总供应的比例约4.63%。步入2025年,虽然前3个月中国原铝的进口量不及去年同期水平,但仍处于近五年历史同期高位。4月原铝进口量同环比均实现增长。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5月我国原铝进口量为22.32万吨,环比减少10.9%,同比增加41.4%。1-5月国内原铝累计进口总量约105.75万吨,同比减少3.7%。5月国内原铝进口主要来源国为俄罗斯联邦、印度尼西亚、印度、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伊朗等国家及地区,其中5月从俄罗斯进口的原铝总量约20.83万吨,环比增长12.44%,占5月进口量的93.3%。自去年11月以来,中国自俄罗斯进口原铝的占比快速提升。俄罗斯之所以成为国内原铝进口的第一来源国,主要由于欧美对俄铝的制裁加深了全球铝锭供应结构性矛盾。在地缘冲突背景下,中俄两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正日趋紧密,俄罗斯金属或常态化进入中国。印度尼西亚是第二大供应国,5月从印度尼西亚进口原铝7930吨,环比减少16.51%,同比减少59.88%,占5月进口量的3.55%。
目前海外原铝进口亏损约1000元/吨,在海外需求疲弱及国内持续去库的带动下,海外货源流向中国,但因国内处于淡季时段,叠加铝价相对较高,采购积极性较低,部分进口货源在现货市场贴水明显,也少有成交。
今年5月中国电解铝出口量约3.2吨,同比增长376.4%,环比增长136.9%。1-5月原铝出口总量为6.7万吨,同比增长215.6%。5月国内原铝净进口为19.07万吨,环比减少19.5%,同比增长26.3%,1-5月份累计国内原铝净进口约为99.05万吨,同比减少8%。
今年5月中国未锻轧铝及铝材进口量为35万吨,同比增长14.7%。1-5月中国未锻轧铝及铝材进口量为167万吨,同比下降6.9%;今年5月中国出口未锻轧铝及铝材55万吨,同比下降3.1%;1-5月累计出口243万吨,同比下降5.1%。近年来因欧盟、越南等地区对于我国铝材反倾销调查案件逐渐增多,以及关税不确定性增大,导致我国铝型材出口规模仍未恢复到2016年的大跌前水平。
国内电解铝迎来累库进程
国内铝锭在6月上中旬延续前期去库趋势,临近6月末,国内整体铝锭供应有所放量,同时在消费处于淡季之时,铝价高企对消费有抑制作用,这使得出库量走弱,进而迎来了累库进程。截至7月7日,国内铝锭库存为47.8万吨,较一周前增加1万吨,较6月初下降4.1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31.3万吨。
电解铝成本抬升利润扩大
6月以来,在氧化铝价格、电力价格走低的带动下,电解铝成本有所回落。6月电解铝行业平均成本为17076.84元/吨,较5月环比增长310元/吨。截至7月7日,国内电解铝即时成本约16477.84元/吨,较6月初下滑743.29元/吨,较去年同期减少1428.84元/吨。6月以来,在电解铝成本回落的同时,电解铝现货价格重心上移,这推动电解铝行业利润空间持续扩大。6月电解铝行业平均利润为3456.66元/吨,较5月环比增长97.22元/吨,体现了良好的盈利韧性。截至7月7日,国内电解铝即时利润为4162.16元/吨,较6月初增长1263.29元/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838.84元/吨。从后期成本变动来看,氟化铝:供需两端对氟化铝价格支撑力度薄弱,短期价格难以上涨。预焙阳极:预计7月石油焦价格重心下移,难以对预焙阳极价格构成有效支撑,因此7月预焙阳极的价格预计将出现回落。电力:丰水期网电价格存在下调空间。
淡季氛围浓厚铝加工行业普遍承压
6月铝加工行业的各细分领域处于普遍承压的状态。6月铝加工行业PMI综合指数为40.1%,回落至荣枯线下方,环比下降9.7%,同比下降1.5%。主要由于终端需求在消费淡季下表现疲弱,令新订单增长较为乏力,因此企业大多采取了减产策略。
今年以来,在新一轮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并提前落地的同时,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焕新也刺激了车市需求,共同推动了汽车产销稳步增长。今年1-5月我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1282.6万辆和1274.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0.9%。其中5月汽车市场延续良好发展势头,产销同比增幅超过10%,且内需和出口均表现较好。5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4.9万辆、268.6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1%和3.7%,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1.2%。5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2.7%,同比下降5.5%,环比下降7.1%,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汽车流通行业景气度有所改善。
从政策支持来看,为继续充分有效发挥“以旧换新”的政策促进效用,2025年1月17日商务部等八部门发布了关于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政策明确了国家补贴标准上限和旧车持有时间标准。与2024年“两新”政策相比,2025年政策补贴资金更多、力度更大、范围更广、机制更优,预计政策将更加显效发力。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初步测算,2025年享受报废更新补贴的乘用车将超过500万辆,享受置换更新补贴的乘用车超过1000万辆。同时前期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后期随着相关政策组合效应的不断释放,汽车行业稳中向好的态势有望巩固。中汽协预计2025年中国汽车总销量为3290万辆,同比增长4.7%。
沪铝将高位震荡
基本面上,国内电解铝企业的开工率后期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国内电解铝产能天花板已形成,供给存在刚性,增长空间相对有限;消费端,铝下游各版块淡季氛围较浓,新增订单较为乏力,同时铝价较高也在一定程度抑制了开工率的提升。上周全国型材开工率为49.5%,环比回落0.5%,随着消费淡季的深入,后期铝消费形势难有改观。总体而言,国内铝库存相对偏低对铝价构成了一定支撑,但考虑到宏观存在不确定性,且下游需求疲弱等因素的施压,预计后期沪铝上行空间有限。预计沪铝近期前以高位震荡行情为主,主力合约上方压力位20880元/吨,下方支撑位为20380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