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铝业铝材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祸起供应链中断 全球通胀或持久化

后疫情时代,世界面临的通胀风险很大一部分来自受损的供应链体系。全球价值链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整合及重新配置。全球供应链的重新修复过程中,不可能再简单回到以往的精益模式之中,需要更多的缓冲来应对突发事件,这也意味着修复时间要长于以往。

全球市场的逻辑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转变,认为短时就会消失的供应问题进入能源领域后,可能将通胀问题持久化。

在不少经济学家眼中,修复被疫情破坏的全球供应链需要更漫长的时间,近日出现的能源危机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央行口中暂时的通胀可能会比想象的时间持续得更长,甚至可能成为下一个危机的开端。

通胀卷土重来

全球经济增速下调

今年年初一度走高的通胀率再次反弹。9月份以前,全球通货膨胀看起来正在降温,价格增长在7月和8月持续放缓,但能源紧张似乎阻碍了通胀恢复正常,供应瓶颈和生产困境可能会持久推高商品价格。

数据显示,美国9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4%。另一端,生产资料价格和能源价格高企,导致我国的生产者物价指数飙涨:PPI近期维持在9%的高位,9月更是突破了10%。

这种背景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了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同时上调了通胀预期,并对价格上涨的风险发出警告。该组织将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从6%下调至5.9%,且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降低至4.9%。

在主要的经济体中,美国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下调了0.1个百分点至6%,对中国的预期也下调了0.1个百分点至8%。包括德国在内的其他几个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前景也被下调,德国今年的经济增长预计为3.1%,比7月份的预测下降了0.5个百分点。日本的预期下调了0.4个百分点至2.4%。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学家表示,政策选择变得更加困难,回旋余地有限,敦促政策制定者做好准备,如果经济复苏速度超过预期,或者通胀风险明显加剧,就要迅速采取行动。

70年代例证

通胀可能并非暂时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全球经济增长引发了大宗商品价格的飙升,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后,油价上涨4倍使局面雪上加霜。由于当时的劳动力市场趋紧,生产力减弱,以及美国监管成本上升,工资价格螺旋上升接踵而至。随后是两位数通胀和缓慢增长的滞涨10年,金融市场表现恶劣。

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通胀由暂时性事件引起:欧佩克石油禁运和厄尔尼诺天气异常所扰动。而现在流行的理论与当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供应中断和价格飙升来自疫情对供应链的短期干扰。

疫情发展早期,石油价格及许多商品价格暴跌,失业率飙升,工厂纷纷减产停产。与此同时,由于社交距离使消费者无法购物、外出就餐旅游及参与其他休闲活动,社会需求骤减,这些因素的确都是短时因素。一般认为,在疫情得到控制后,这种短时的供需紧张就会逐步恢复正常。在这种预期下,美联储等各大央行坚持认为通胀预期是短暂的,全球市场最终会自我修复。

现实情况下,这种短时的供给问题引发市场预期之外的通胀螺旋。最初的远洋运输能力匮乏引起航运价格飙升,芯片产能不足引起全球车企减产停产,到最近的西方圣诞节假日将近,日用消费品备货不足,耐克库存短缺,肯德基无鸡可炸,甚至沃尔玛和好市多决定自行跨洋租船送货。

同时,全球能源供给问题引发天然气和煤炭价格飙涨,能源供应不足又导致许多国家限产及工厂关闭,全球范围的供应链开始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英国央行新任首席经济学家休·皮尔指出,目前的风险天平正转向对通胀前景的高度担忧,因为当前的通胀强度看起来将比最初预期的更为持久。

祸起全球供应链严重受损

后疫情时代,世界面临的通胀风险很大一部分来自受损的供应链体系。

不同以往,全球供应链的出现决定了通胀体系的全球化。近30年,由于运输成本下跌、新技术和供应物流突破,使供应链全球化有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1993年至2013年间,全球贸易增长近四分之三来自供应链的扩张。在过去的20年中,贸易增长了5倍,这些产业链为全球经济扩张提供了动力。

问题的一大症结在于先进的供应链链条越来越短:全球供应链出现及时动态反映需求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生产中这又被称为精益制造,最早源于80年代,出自丰田汽车的零库存生产理念。

在运转良好时,这种生产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库存,降低成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但同时,在供需关系出现极端波动时,却缺乏前瞻性,不能动态满足需求。瑞穗证券首席美国经济学家雷契特指出,供需失衡的结果是消除了所有的库存,这同时也消除了使商业运转顺畅的润滑剂。

穆迪分析公司警告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继续加速,越来越明显的是,供应链中断将阻碍复苏,问题在好转之前可能会变得更糟。同样重要的是,全球供应链是通货紧缩的重要来源。国际清算银行估计,如果没有供应链推动的全球生产效率,全球通胀率将上升约一个百分点。

三大原因阻碍供应链修复

研究表明,全球价值链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整合及重新配置。全球供应链的重新修复过程中,不可能再简单回到以往的精益模式之中,需要更多的缓冲来应对突发事件,这也意味着修复时间要高于以往。

更大的意外来自需求方面。一年前很少有人猜测,全球经济将以如此强劲的势头从新冠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中恢复过来,相对于供应方面受损,总需求水平将处于令人不安的高位。

一方面,大量资金注入,许多直接补贴转化为消费,直接提高了民众尤其是美国等国的消费意愿;加之疫情以来的电子商务大范围普及,已经重塑了多个国家民众的消费习惯,这种更简便、多样化和全球化的消费方式,有可能会继续推高消费需求,在持续的供应问题下,这意味着全球会面临长期供应不足。

另一方面,疫情时期对医疗物资的争夺,使各国政府都意识到,完全将供应链全球化在特定时期具有安全隐患。供应链的本土化会使全球生产体系陷入瓶颈,随着经济复苏的持续,一个由支离破碎、成本更高的供应链组成的新世界,可能会需要更久时间才能恢复到以往的生产水平。

此外,最近的能源问题使这一问题雪上加霜。拉闸限电有可能使多国生产产能受到影响,一旦世界工厂受损,这也会进一步加剧全球商品供应问题。

最新相关

正信期货: 11月28日铝早评

减仓放缓,盘面企稳。电解铝主力01合约周四高开低走,开盘价21600,收盘价21500,最高价21610,最低价21485,夜盘小幅低开后窄幅震荡。沪铝最新社库59万吨,较上周去库2.3万吨,周中去库1.4万吨,社库...

佛山金控期货: 11月28日铝早评

氧化铝: 供应端,海外多个矿山逐步恢复生产,后续铝土矿发运量或将进一步提升。10月几内亚和澳大利亚港口出货量环比下跌,但我国铝土矿港口库存较高,整体供应仍然充足,氧化铝供应仍处过剩状态。...

迈科期货: 11月28日铝早评

美国金融市场休市,欧股小涨,市场怀疑欧洲可能结束降息,美元指数冲高回落,俄对和平协议降温原油继续小涨。中国1-10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9%,增速较上月大幅放缓。伦铝自前日高点大...

新湖期货: 11月28日铝早评

铝: 供应扰动担忧转为消费前景不佳担忧,周三外盘铝价回落。LME三月期铝价跌1.13%至2831.5美元/吨。国内夜盘跳空低开后震荡反弹,沪铝主力合约小幅收低于21480元/吨。早间现货市场交投总体不佳...

迈科期货: 11月27日铝早评

美国上周首申失业人数意外下降至4月以来新低,褐皮书显示消费稳定,9月耐用品投资增长0.9%符合预期,降息预期继续向上带动美欧股市上涨美元下跌。俄罗斯对达成和平协议降温。伦铝大涨至2860美元,...

兴业期货: 乐观预期延续,铝价支撑强化

昨日铝价早盘震荡运行,夜盘跳空高开随后震荡。宏观方面,海内外经济数据表现一般,但市场的对政策加码及边际改善预期偏强。美元指数持续走弱,运行至99.5附近。氧化铝方面,过剩格局仍未有转变,部...

新湖期货: 11月27日铝早评

铝: 海外再度传出可能减产的消息,叠加美元指数走弱,隔夜外盘铝价大涨。LME三月期铝价涨2.25%至2864美元/吨。国内跳空高开后小幅震荡,沪铝主力合约收高于21565元/吨。早间现货市场总体表现较弱...

弘业期货: 11月27日铝早评

英国可能大幅提高政府预算,欧盟国家因军费大幅上涨也可能提高政府债务。全球宽松环境下,美联储降息预期继续上升,隔夜美元大跌人民币大涨。美股大涨,中概股下跌,欧股大涨。黄金震荡,白银大涨,...

金瑞期货: 11月26日铝早评

LME昨日收于2801,较上一交易日跌12或0.43%,沪铝夜盘同样短暂冲高后再度跌至2.14w附近。基本面来看,库存仍在去化表现较好,但现货方面考虑到绝对价较高及基差走强,月底持货商多有出货变现,下游...

国投期货: 11月26日铝早评

隔夜沪铝小幅回落。铝价回调后下游逢低补库,库存和现货反馈尚可,需求具备韧性但缺少亮点。近期宏观情绪摇摆,产业矛盾有限,沪铝跌破布林线中轨后震荡调整,下方支撑在21100元附近。保太ADC12现...

弘业期货: 11月26日铝早评

美国多项经济数据公布,12月美联储降息预期得到强化,美元大跌人民币大涨。隔夜美股大涨,中概股小幅上涨。市场关注俄乌谈判前景,欧股小幅上涨。黄金白银震荡,有色金属冲高回落,仅镍上涨,其他品...

新湖期货: 11月26日铝早评

铝: 市场对消费缺乏信心,周二外盘铝价先扬后抑,LME三月期铝价跌0.43%至2801美元/吨。国内夜盘冲高回落,沪铝主力合约收低于21410元/吨。早间现货市场总体表现偏弱。华东市场下游刚需少采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