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目标设定过高、脱离实际
有的地方、行业、企业“抢头彩”心切,提出的目标超越发展阶段;有的地方对高耗能项目搞“一刀切”关停;有的金融机构骤然对煤电等项目抽贷断贷。
二是遏制“两高”行动乏力
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是当前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但有的地方口号喊得响,行动跟不上,有的地方甚至违规上马“两高”项目,未批先建问题比较突出。
三是节能减排基础不牢
碳达峰碳中和与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一脉相承,有的地方对节能减排工作不够重视,能耗“双控”落实不力;有的行业没有扎实做好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而是寄希望于某种技术一劳永逸解决问题;有的机构蹭热度、追热点,热衷于打标签、发牌子,碳中和“帽子”满天飞。
据介绍,今年8月23-29日将举办2021年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为“节能降碳,绿色发展”。期间将推动重点行业企业节能降碳,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做出应有贡献,开展百项节能低碳标准提升活动,加快制修订覆盖能效、能耗限额、能源基础和管理等方面的节能低碳标准,为做好节能降碳工作、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撑。
关于如何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孟玮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已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检查,督促各地压减拟上马的“两高”项目350多个,减少新增用能需求2.7亿吨标准煤,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一些突出问题仍亟待解决。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能耗“双控”制度,制订出台三年工作方案,指导各地扎实有力有序做好工作,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坚决把不符合要求的“两高”项目拿下来,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会上,孟玮还详细介绍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为应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所采取的系列措施。孟玮表示,目前已分别投放了两批次国家储备铜铝锌,共计27万吨。从市场反应看,相关企业积极参与竞买,成交价均低于市场价格。此次国家储备投放,有3个突出特点:
1
是投放方式分批次、不定期、不定量,这样做有利于根据供需形势、市场预期、企业需求等方面变化,灵活开展市场调节,提高预期引导效果。
2
是面向加工制造企业定向投放,尽可能排除贸易商等中间环节,防止囤积居奇,让实体企业直接获得实惠。
3
是采用网络公开竞价,在规则上尽可能向中小企业倾斜,有利于广大制造业中小加工企业充分参与,为其提供补充库存的机会窗口。
“目前来看,两轮储备投放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社会各界普遍反映,储备投放体现了国家确保大宗商品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的决心信心,引导了价格预期,缓解了部分行业企业的原材料成本压力。”孟玮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将持续关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情况,统筹利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加大增产增供、适时储备投放、加强进出口调节、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等,切实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