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行业陷入同质化内卷,真正的颠覆者总在重构规则。FBC中国国际门窗幕墙博览会「颠覆者」专栏,以“问题导向”直击本质,挖掘那些用硬核答案重塑规则的颠覆者,通过他们对技术、模式或思维重构的拆解,分享如何用“非常规路径”撕开市场缺口。我们相信,唯有颠覆者从不回避质疑,而是用行动回应所有“不可能”。
本期对话颠覆者——极景门窗CEO李小虎,一个拒绝“跟风内卷”的叛逆者,从塑窗改革者到系统重构者,他用10年回答行业三大灵魂拷问:
1技术依赖要如何破除?
2价格战死循环怎么跳?
3用户认知鸿沟怎样填?
行业“都在炒”你为什么偏自己造?
当“塑窗改革者”决定拆掉行业地基,会发生什么?
2010年左右的中国门窗行业,塑窗技术被欧美垄断,国内企业深陷低质低价困境。极景的入场方式堪称“暴力革命”——从型材、五金、设备到软件,全链路自主研发。“当行业陷入技术停滞,我们选择拆掉地基重建。”李总回忆道:“我们想造的不是‘另一樘塑窗’,而是一套中国自己的系统标准。”
这种颠覆性在铝合金赛道更为极致。同样面对同质化低价竞争,极景采用工程报价的方式面对零售订单,彻底颠覆报价模式。同时,基于研发差异化推出“泰山系列”——开创铝塑铝融合系统,将铝合金的强度与UPVC的节能特性结合。“我们赌的是这种技术投入的长期壁垒”李总如是说。
FBC:极景的颠覆性体现在哪些层面?
李小虎:核心是思维差异。极景是“行业问题解决者”,当UPVC遇瓶颈时,我们改造底层体系;现在用铝塑融合和精算报价,对抗铝合金市场的低价内卷。
精算报价动了谁的蛋糕?
传统门窗报价是门“玄学”:同样面积,简单窗型利润高,复杂窗型可能亏本;按面积计价,大窗成本低却索要高价。极景的解法是把工程思维引入零售——用动态精算模型,将窗型复杂度、材料损耗、工艺难度全部量化。
“精算报价的本质是让利润回归合理区间。”李总算了一笔账:“通过数字化模型动态定价,窗型超6㎡时成本优势可碾压对手。”这套依托“极景云平台”的报价系统打通全链路数据,确保了定价权与财务可控性。
FBC:精算报价会颠覆利润结构吗?
李小虎:传统暴利模式不可持续。精算让企业赚效率的钱,客户为真实价值买单,这才是良性生态。
数字化能帮企业多赚钱吗?
调研显示,大部分生产企业的生产与运营人员比例可高达1:1,这意味着500名生产工人需匹配500名运营人员处理订单、拆单、排产——这是中国门窗行业的效率困局。
极景的解法是,让数据成为新流水线——通过数字化打通接单、拆单到生产的全流程,将运营人员占比从行业平均50%压缩至15%,效率提升颠覆传统工厂的模式。【别划走!拉到文末,为CEO票选下一个颠覆idea!】
FBC:推动全链路数字化的契机是?
李小虎:行业利润薄是因为运营损耗高,数字化不是选项,是生死线。通过采用全链路数字化,目前极景生产人员占比70%,市场人员占到15%,研发人员占10%左右,验证了数字化提效的显著成果。
消费者会为性能参数买单吗?
当同行用“德国五金”“航空铝材”等营销话术包装产品时,极景选择了一条反直觉路:将晦涩的隔热系数K值,变成选购刚需。这是定义“买窗看K值”的新标准时代在敲门吗?
“买车看排量,买窗看K值”——这句由极景开创的科普口号,正在改变消费者认知。通过联合KOL普及性能测评视频、打造移动体验车展示K值实验,极景努力让隔热系数从专业术语变为消费共识,这是众多门窗企业敢想却不敢干的事。更颠覆的是,极景将LOW-E玻璃等高端配置当作标配,拒接溢价。“用户教育不是忽悠,是让他们知道钱该花在哪。当客户主动问K值,市场就会倒逼行业进步”李总如是说。
颠覆者启示录
极景用10年时间颠覆行业底层逻辑:自研型材设备、首创精算报价、全链路数字化、定义用户教育。这个逻辑始终围绕着笃定的未来战略——“求新、求变、求稳”,即持续推出原创新品、提升团队效率、确保消费者体验稳定。正如李总所言:“短期看是成本的,长期看会成为你的资产。未来,极景还将继续扮演行业‘颠覆者’的角色,杀出一条创新的非凡之路。”
2025年11月5-8日,#FBC中国国际门窗幕墙博览会将在上海与500+创新企业、5000+全球买家相约,探索花式颠覆法则。即刻扫码预约,与颠覆者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