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铝型材生产过程中,模具上机合格率直接影响挤压产量和成材率。兴发铝业三水公司改善小组,运用三精管理中精益改善周方法,将2#2200T机模具上机合格率从81%提升至87%,日均减少返工2套模具,年化改善收益达10万元。
一、精准定位:直击痛点,目标明确
痛点聚焦
1.新模未合格下单导致上机率下降
2.煲模工序质量问题(碰崩、压烂、冲洗不干净)影响抛光质量
3.返修/修模质量不理想,导致多次返工
靶向施策
1.将各个工序作业内容精细化、把模具质量做到预期
2.监督各工序的模具质量,达到预期才能流向下工序
3.每天把不合格原因列出来分析原因,并制定可执行的作业要求
三精启示:
建立《模具上机质量日报表》,每日分析不合格原因,确保“问题不解决不流向下工序”。
二、精细管控:全流程标准化
关键改善
1.煲模工序标准化:
制定《煲模作业规范》,明确冲洗标准
改善后煲模质量问题,可视化质量
2.抛光质量双管控:
建立首件检验+末件复核制度
制定《抛光质量标准作业指导书》
3.模具上机质量跟踪:
建立《模具使用情况跟踪表》,实现全流程可追溯
三精启示:
从“凭经验操作”到“按标准执行”,精细化管理让质量波动无处遁形。
三、精细管控:持续优化创效益
改善亮点
1.每日站立会议:改善团队每日15分钟进度同步
2.5Why分析法:深挖拉钩粗纹问题根源,发现模具抛光质量和过程挤压工艺至关重要
3.年改善收益:模具上机成本*套模*月天数*6月,300*2*28*6=100800元
三精启示:
当员工真正理解“1套模具=300元成本”时,改善就从任务变成了本能。
今后,兴发铝业三水公司将深植“三精管理”精髓,将其转化为全员自觉的行动纲领。我们将夯实数据基座以支撑精准决策,雕琢流程细节以提升运行效率,更将全员激发为持续改善的“发动机”与问题解决的“狙击手”,让“数据精准、流程精细、改善精益”形成强大的上升螺旋。以此构筑坚不可摧的质量长城,驱动公司不断提质增效,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行稳致远,持续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