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铜川市铝基新材料产业链群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市政府研究室市工信局联合调研组
新材料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之一。近年来,我市立足铝产业链条完整、要素齐备等比较优势,建立铝液协调供应机制,连续两年召开铝产业大会,成立省市两级铝业协会,制定出台《铜川市铝产业转型金融服务指引》,下大气力培育壮大“电解铝—铝合金板带、棒材、线材、型材—铸造铝合金制品—铝基新材料”产业链条,在依托传统产业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铝基新材料链群乘势扬帆,驱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一)结构优化动能增强,产业链群稳步发展。截至2024年末,全市铝基新材料产业链规上企业15户,在建项目14个,完成产值180亿元,增长12.3%,占工业比重由2021年的20.8%提高到33%,位列全市各产业之首。随着后续项目实施,可进一步拓展至航空航天、化工、防腐涂装、精切电池箔等领域。产业链群呈现上游产能稳定、中下游加速扩张的良好态势。
(二)铝液直供高效转化,企业共享成本优势。2022年以来,美鑫电解铝产能一直满负荷运行,电解铝能效达到全国标杆水平,低于全国平均综合交流电耗300千瓦时/吨左右。依托美鑫“煤电铝阳极”联产联营以及铝液直供形成的成本优势,为下游企业争取了更多利润空间,本地企业协议供应铝液占到产能80%以上。
(三)科创引领快速发展,铝基新材势头强劲。铭帝集团7500吨挤压线为西部最大,15米超长氧化电泳的表面处理生产线排名亚洲第一。大秦铝业等企业铝合金扁锭、船用发动机组件等14项新产品评定为省级重点新产品。大秦铝业2、7系航材级超硬铝合金铸锭,填补了陕西省空白,核心技术指标控制行业领先。良鼎瑞等6户企业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四)终端制造加速集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终端产品已延伸到10大类28种精深加工特色产品。主要企业有达美轮毂、陕建铭铝、未来造、汐池等6户,主要产品涵盖铝轮毂、精密零部件、高端铝箔餐盒、铝模板、汽车零部件、光伏配件、轨道交通、机电壳体等。未来造部分精密零部件产品已进入军工体系。
二、抢抓新材料产业风口,开启铜川铝业“新航程”
利好一:原料产能供需趋紧,成本优势日益显现。我国电解铝产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双碳”目标下,全国电解铝产能“天花板”已形成,供需偏紧,有助于美鑫公司加快摆脱历史“包袱”,健康发展。
利好二:铝基新材需求增大,增新增绿势在必行。以铝代钢、以铝节铜、以铝节木、以铝代塑成为趋势,以铝板、铝带、铝箔材为代表的铝基新材料需求逐年上升,铝基新材料将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印刷板基等高附加值行业。
利好三:紧邻西安市场广阔,区位配套优势明显。我市具备关中铝产品产能最大、品类最全、基础最好的产业优势,随着后续项目建设,我市将成为国内集熔铸、挤压及后处理一体化的专门生产高性能特种工业铝型材生产基地之一,具备生产工业、建筑、家装、机电等领域使用的多品种铝基新材料产品生产能力。
三、深度剖析制约因素,破题解局形成发展“新思路”
挑战一:铝液供不应求,再生铝仍待发展,原料短缺成瓶颈。我市电解铝产能仅有30万吨(占全国的0.67%),铝液供应量有限,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受前端没有规模性废铝回收分拣企业影响,再生铝原料只能外购,原材料紧张。
挑战二:高端产品不足,智造水平待提升,产业结构需优化。在上游原铝价格上涨和市场需求下降双重压力影响下,企业订单减少,部分企业出现亏损。中下游配套紧密度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存在重装备应用而轻材料研究的现象。
挑战三:财务成本高,融资难题待解决,内生动力盼激发。铝精深加工项目通常融资规模较大。加工企业在购买铝液时需现付,原材料价格占到产品成本的80%至95%,且回款周期较长。因信息不对称、担保抵押欠缺等因素导致企业面临融资难题。
挑战四:行业内卷加剧,市场竞争更激烈,生存空间受挤压。近年来,国内部分电解铝厂利用自身铝液优势发展铝加工,延伸产业链,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我市铝加工起步较晚,企业聚集度不高,在行业综合配套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品牌影响力不强。
四、坚定不移做强铝基新材料产业链群,谱写转型升级“新篇章”
建议一:稳产开源双管齐下,确保原料供应充足。一是确保美鑫公司30万吨电解铝产能稳定释放。支持实施美鑫铝液净化项目,提升铝液品质。二是大力发展再生铝,扩大原料保障。再生铝的实际生产能耗不超过电解铝能耗的5%,要积极参与再生铝行业标准制定,鼓励企业与市外加工企业建立废料回收关系,提升产能。
建议二:建群延链做优生态,降本增效抱团发展。一是铝业协会、链主企业,积极引进西安周边建筑幕墙、门窗、装饰铝板等下游型材加工项目,释放铭帝铝业型材挤压线产能。二是主动对接我省34条产业链机制作用,做实“陕西制造、铜川配套”。三是鼓励支持铸造企业将其下游铝加工客户引进我市,发展壮大终端铝加工产业。
建议三:聚力发展铝板带箔,壮大产业规模。加快高端铝箔、铝基新材料、高纯铝项目进度,为我市发展下游高端产品加工夯实基础。坚持将发展铝板带箔产业作为重点,在铝装饰板、电子电器配套等后端加工细分领域引进加工企业,形成大企业研发生产高端材料、小企业拓展应用市场的相互补充的产业格局。
建议四:创新金融纾困模式。一是强化金融支持,深入研判企业生产经营状态,出台创新型金融支持铝产业的措施办法。二是推动建立核心企业主导,供应链联系紧密、信用良好的上下游链条企业参加的“1+N”供应链金融模式。三是支持金融机构结合企业信誉、订单情况创新信贷模式。
建议五:支持加大科创投入,夯实产业升级支撑。一是抢抓政策机遇,密切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对接联系,争取铝基工程研究中心落户我市。二是开展省内高端铝基材料需求征集活动,发挥陕西省铝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作用,支持联合攻关。三是支持企业自建、合建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支持企业协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提高话语权。
建议六:持续强化品牌建设,塑造区域精品形象。一是要以创建省级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为契机,争创名优品牌。二是开展好铜川质量奖评选表彰工作,开展“陕西精品”认定工作,加大质量标杆品牌培育力度,全面提升我市铝产业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