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铝业铝材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从《新能源汽车行业洞察报告》看车企数字化变革

曾几何时,发动机的轰鸣声满足了人类对机械科技的膜拜。今天,我们对汽车的“速度与激情”则来自新能源汽车的未来。这场电动化浪潮的开端,就是在刚刚结束的上海国际车展上,新能源新车发布数量首次超过了燃油车,新能源车型更是牢牢占据了大多数车企展台的C位。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震惊世人,全球汽车工业正向新能源加速转型。

电动化浪潮锐不可挡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加剧,已经成为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提出了碳中和目标。今年3月28日,欧盟理事会通过了从2035年起禁售二氧化碳排放车的法案,标志着这项历史性法规即将正式生效。相比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有效保护了环境和人类的健康。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发布后,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是我国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又一纲领性文件,对产业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政策的“滋润”下茁壮成长,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082.4万辆,同比增长61.6%,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88.4万辆,占全球比重63.6%,而2021年这一数据为52.2%。比亚迪作为首批“敢于吃螃蟹的人”瞄准了新能源汽车,自2008年推出全球首款量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以来,陆续推出e6、秦、唐、宋,以及最新的U8仰望等多款新能源车型,2022年销量更是达到186.35万辆,获得了全球市场的认可。

2014年,特斯拉旗下Model S车型正式开始向中国消费者交付,纯电动汽车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热点。“鲶鱼效应”引入特斯拉,帮助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进入成长期,国内多数主机厂开始纷纷加大新能源领域的研发和市场投入,陆续成立独立的新能源公司。

此外,随着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补贴力度的持续加大与相关政策的实施,在传统车企加速对电动汽车研发生产布局的同时,以蔚来、小鹏、理想为代表的中国新造车势力行业开始兴起,电动化的浪潮已然来袭。

造车新势力对标传统车企

2018年,中国新造车势力行业进入交付元年,蔚来、小鹏、理想等量产车陆续下线,形成了交付的第一波热潮。如今,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如火如荼地发展着:比亚迪依托混动、纯电动双轮驱动,打造超20款车型产品矩阵,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车企。上汽通用五菱的微型车成为“网红”。吉利、长安、长城等车企也加速新能源布局,各类车型、技术频频创新。

燃油车时代,以德国汽车工业BBA为代表的豪华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筑起了一道坚不可破的城墙。然而,新能源汽车的崛起锐不可当,他们的量产车型直接将矛头对准BBA同级别车型,电动化无疑对德国乃至欧洲汽车工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全球都在发起追赶电动化的潮流,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电动汽车(含纯电和插电混动)交付量同比增长30.2%,为270.2万辆。据国家发改委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年均复合增速达到87.2%,产销量连续8年居全球首位。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前4个月产销量分别达到229.1万辆和222.2万辆,同比均增长42.8%。从月度走势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速呈现低开高走、不断加快的态势;前2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增长16.3%、20.8%,3月份产销量分别增长44.8%、34.8%,4月份产销量均增长1.1倍,总体依然延续快速增长态势。

为了保住在市场的认知和地位,以燃油汽车作为主要销售收入来源的欧美、日韩等传统汽车品牌,都开始以各种方式涉足新能源领域。大众汽车集团计划在2035年前在欧洲市场停售燃油车,旗下的奥迪品牌会在2033年实现这一目标;宝马表示,最迟到2030年,公司在欧洲市场投放的车型至少50%是纯电动车,累计纯电动车销量达到1000万辆;梅赛德斯-奔驰则宣布,将在2030年只销售纯电动汽车,从2025年开始所有新车的开发都基于纯电架构。

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否延续快速增长态势

回顾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历程,尤其是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从需求侧看,交通出行模式、能源消费结构等正在发生深刻变革,14亿多人口的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催生了对新能源汽车的巨大需求,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空间。

从供给侧看,经过多年持续努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企业竞争力大幅增强,不断推出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的新产品新服务,供给体系对需求的适配性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得到消费者认可。

新能源汽车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接下来我国将持续完善政策措施,引导有关方面抢抓机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深化开放交流合作,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多措并举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最新相关

特朗普铜关税政策加剧美国汽车业成本压力

据外媒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拟对进口铜征收50%关税的决定,正在美国汽车行业引发强烈担忧。这一政策将导致已经创历史新高的美国铜价进一步攀升,使得依赖进口原材料的美国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

铜价"近弱远强"格局初显

全球精铜供需平衡表(单位: 万吨)注: e为预估值;f为预测值。数据不考虑库存、在途等因素变化。数据来源: 安泰科中国精铜供需平衡表(单位: 万吨)注: e为预估值;f为预测值。数据不考虑库存、在...

葛红林: 为扩大铝应用注入新动能

为扩大铝应用注入新动能摘自在2025扩大铝应用论坛上的致辞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葛红林近年来,协会按照一年一个主题,将扩大铝应用会议常态化,去年会议的主题是以铝节铜。一年来,...

"中铝造"为电池穿上国产"外衣"

近日,中铝铝箔(洛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洛阳铝箔")生产车间,只见高速运转的轧机上,每分钟长450米、厚度仅0.04毫米的银色铝箔"丝带"快速下线,其厚度比头发丝还细。"这是专门用于生产软包电池的...

中信证券: 看好中国铝企的竞争力

中信证券指出,2024年,我国铝企在产量规模和业务纯度上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成本和盈利优势虽有收窄但仍然突出,且低估值优势显著。我国铝企在资源保障和分红回报层面仍有提升空间。海外铝企中,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