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铝业铝材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搜索

包括环保管控 贵州省印发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贵州省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其中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主要场景包括环保管控,场景1: 。开发碳资产管理平台和行业成套装备,集成智能传感、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实现全流程的碳排放追踪、分析、核算和交易。场景2: 与管控。搭建环保管理平台,应用机器视觉、智能传感...

重点实施“十大行动”!《瑞金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

8月23日,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瑞金市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明确,为确保如期完成碳达峰目标任务,重点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发展行动、节能减污降碳增效行动、循环经济降碳行动、低碳技术研发推广行动、固碳增汇...

《海口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发布!

8月31日,海口市人民政府发布《海口市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到2025年,初步建立的经济体系与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打牢基础;到2030年,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和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

山东省铝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铝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材料,山东省铝行业产业链优势,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发展态势良好。"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奋斗目标进军的个五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落实《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20〕51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 坚实的产业基础和技术支撑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保障。为搭建绿色发展促进平台,不断提高绿色产业发展水平,现就组织开展绿色...

山西省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发布

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山西省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要以产业资源禀赋、现有产业布局为基础,以产业集聚发展为方向,依托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发挥骨干企业辐射引领作用,着力构建新材料产业"一核五带七板块"空间布局。原文如下.关于印发《山西...

工信部印发《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

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行动计划(2021-2023年)建材工业(含无机非金属材料)是建筑工程和基础设施必不可少的支撑,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行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防军工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为促进建材工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支持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 现将《山西省支持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人民政府2020年9月19日(此件公开发布)山西省支持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我省推动制造业结构性反转、加...

重庆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重庆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严格落实电解铝产能置换政策,适当调整电解铝规模,稳步推进再生铝发展。支持镁综合利用项目,壮大轻合金产业。做大做强铜产业。新建及改扩建冶炼项目应符合行业规范条件,且达到能效标杆水平。支持重点企业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探索惰性阳极技术,加快节能降碳技术运用和...

贵州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贵州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对于有色金属行业提出,相关行业严格执行产能置换政策,严控新增产能。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加强再生金属回收利用。积极探索冶炼余热回收、海绵钛颠覆性制备等技术,加快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绿色低碳新技术,推动电解铝行业电解槽大型化、结构优化、稳流保温、余热回收、智能控制...

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导读: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近日联合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与用能结构优化取得积极进展,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建成一批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研发、示范、推广一批减排效果显著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工艺装备产品,筑牢工业领域碳达峰基...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以融合创新为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我国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