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铝业看中国,中国铝业看滨州。铝产业作为滨州大支柱产业,在多个领域创造了全国、之,滨州因此享有“中国铝都”的美誉。随着环保和产业政策的倒逼,滨州铝业如何变革,路在何方?考验着滨州人的智慧。从今天起,《滨州新闻》栏目推出系列报道《“铝都”变形记》,看滨州铝业如何创新求变、延伸链条,走出一条重塑性、颠覆性转型之路。下面请看集《重压之下开新局》。
在山东港口滨州港,一艘艘巨轮时常停靠于此,船上满载的铝矿土,是铝业企业魏桥创业集团从国外开采而来。魏桥创业集团着眼全球配置资源,依托“赢联盟”合作平台,打造自国外矿山到国内工厂、集多式联运为一体的完整供应链,建立了自主控制的国际市场铝土矿开采和运输模式。
魏桥创业集团副总经理黄平义:在几内亚建有铝土矿开采项目,拥有22亿吨以上的铝土矿储量,年开采规模在5000万吨,不但为我国铝产业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保障,也在铝土矿定价方面拥有牢牢的话语权。
巨大的产量和质量优势,一度让滨州成为我国铝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和产业链完整的聚集区。然而,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高耗能产业走到了重新“洗牌”境地。
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哲学教研室主任刘晨之:尽管说我们铝的单位排放量技术上,在全国已经是的,但是我们体量太大。像这种情况下,我们整个的所面临的这种资源环境的压力和约束就非常大。
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张波:在“双碳”战略下,任何高能耗的产业都会面临这样一个挑战,但是铝产业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也不能因为高能耗而去丢弃掉,在这种前提下,我们就要想办法怎么提高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全产业链的应用的化,使得我们的铝产品从按吨来卖,变成按个来卖、按件来卖。
穷则思变。面对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产业政策倒逼,魏桥创业集团在关停转移电解铝产能的同时,大胆作出向轻量化迈进的战略抉择。总投资32.2亿元,谋划建设魏桥轻量化基地,致力打造国内生产规模大、工艺技术、汽车制造全流程的轻量化研发、试验、制造基地。
魏桥创业集团副总经理黄平义:围绕着国家提倡的轻量化发展方向,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推进企业的发展,特别是汽车轻量化,能够减轻自身的车重,更有利于节能减排,更有利于“双碳”目标的实现。
日前,魏桥轻量化基地首台全铝车身下线并将批量化生产,意味着魏桥轻量化基地实现了全链条运转,也印证了“创业魏桥”向“科技魏桥”的转变,这也是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的丰硕成果。
邹平市委副书记、市长胡云江:邹平市将围绕魏桥轻量化基地强链、补链,全力抓好魏桥、宏顺、传洋3个再生铝项目建设,年内再生铝产能突破130万吨,进一步做强原料保障,形成“原铝生产—精深加工—轻量化研发制造—废铝回收再利用”的完整产业闭环,力争年内涉铝产业营收突破2700亿元、铝制品达到70%以上。
变则通达。目前,滨州铝业已形成了铝土矿、原铝、铝型材、铝精深加工全产业链条,拥有齐全的铝材产品,走出了一条铝产业向轻量化铝新材料装备制造产业转型之路。
市工信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厉明:主动求新求变,以建设级铝业基地为目标,坚持向科技要动力、靠创新要发展,重塑优势产业链条,加速推动铝产业向轻量化铝新材料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实现“铝都”重塑性、颠覆性的华丽蝶变。
记者:赵宗贾玉泽曹坤